广东卫视推出的一档美食类纪录节目
《老广的味道》以独特视角深入广东美食腹地追根溯源,挖掘原汁原味的美食美景,体现特色全粤菜谱。上山下海,探索南粤大地深藏的最高食鲜;味蕾冒险,展现岭南就地取材的生存智慧;依天而食,回归老广时令节气的饮食法则;原声原味,搜寻天间特色环境的自然之味。大道至简,还原广东乡野厨艺的朴素之心;以食养生,揭示南方天地元气的滋养之谜。
该节目是一档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邀请写书人、出书人、爱书人作为主要嘉宾,共同前往一座远离喧嚣的岛屿。在这里,他们生活、相处、读书、写作,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和意义。节目用有意思、接地气的内容,将好的书目、好的阅读方式以及嘉宾关于读书写作有意义的思考呈现给观众和用户,拉近普通人与“阅读”的距离。
我们静静地凝视这座位于高原上的寺庙,记录下四季轮换里觉姆隐秘的日常。纪录片试图探寻她们深邃的内心世界,并思考我们人类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百集大型纪录片《中国通史》由央视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制作出品、中国社 会科学院监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组织 撰稿并邀请国内多家重点大学、专业机构的研究 人员共同参与创作。 为了让广大观众先行了解其面貌,并听取各 方面意见,不断提高拍摄质量,电影频道从已经 拍摄完成的作品中,选出有关魏晋南北朝到隋唐 时期的7集先行播出,1月21日至27日晚8:50, 观众将分别看到《诸葛亮治蜀》、《魏晋风 度》、《北魏孝文帝改革》、《梁武帝治国》、 《魏晋佛教》、《再造统一》和《炀帝功过》。
癌症被称为众病之王,无数人为之闻风丧胆。医生们却从古至今持续不断的对抗中,通过大胆的假设和一连串的失败,渐渐认清疾病的面貌。通过迭代和累加,医学跋涉了千年,让癌症患者生存曲线的右移,也让人类逐渐触摸到长期与癌共存的可能。用真实化解恐惧,用理性开解迷茫,用人性安抚绝望。同时呈现医生和患者两方面对于癌症本身的视角和哲思。
《进化:与时代同行》是一部探讨社会和时代变迁的财经纪录片。财经作家吴晓波由一个具象物体、一类奇妙现象、一种新生文化入手,在历史纵深上寻找尺度,见微知著的探索、发现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影片共6集,从鞋、房屋、书、猫、宝妈、工具6个切入点深入,从他们身上看到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寻找从迭代到进化的背景和土壤。籍此,我们呈现中国人喜欢什么,选择什么,发现从零到一,我们在创造什么。 最终,我们用进化的方式,储存热爱。
一档商业观察节目。在中国的经济与社会领域中,梳理出五大全民高度关注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大命题,由顶级商业观察者李翔,带着个人的好奇与公众的疑问,进入这些命题一看究竟,透过客观理性的商业视角,观察当下生活之变。
纪录片聚焦中小卖家的烟火人情味。在不确定的时代,展现国民个人灵活就业创新样本、生存智慧、韧性和平凡诗意,让大家看到同行者抱团取暖,体现买卖情义,坚定自己的乐观和勇气,激发共鸣、抚慰情绪。
我们天生喜欢香,极少喜欢臭。自然规律也显示:香料能使物品保存持久。这其实已经用气味指明了方向,所谓正道,就是千古流芳。于是在古人面前,很多不同类别的名词汇成了一种通感:芬芳、侠骨、馨香、大义、正气、至善、……古人相信,任何选择都会自带气味标签。但吊诡的是,在历史重要节点上那些意见截然相反的人,无不坚称自己都是正气使然。而作为后来人,我们也确实发现,随着深入了解双方,越来越难以评判。香,究竟是客观共识,还是辩证的转化?本片选取与五位古人命运相连的香料,串起他们曾经在那些重要节点上的冲突和选择。
《法医密档》以一个个经典案例为载体,从法医的视角讲述案件侦破的过程,将刑事科学技术与刑侦紧密结合。例如死亡时间的概念,《法医密档》中就会对死亡时间做详细的介绍。法医是通过什么方式,能够精准的推算出死者的死亡时间,进而为刑侦人员提供可靠的破案依据。除了“死亡时间”之外,还有如何确定“死者身份”、如何通过一滴干枯的血迹寻找凶手等等。节目在破解案件的同时,也在传递法医“为死者代言,为生者谋权”的职业精神。
该片由著名摄影师和纪录片导演焦波担任总导演,此前他的《俺爹俺娘》和《亲吻春天——俺和俺的地震孤儿》系列曾在中国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尤其是《俺爹俺娘》系列曾感动了无数儿女。 这一次《乡村里的中国》焦波仍然把镜头对准了其老家——山东淄博,不过拍的不再是自己出生的村庄,而是沂蒙山革命老区沂源县杓峪村。影片以一个小村庄为切入点,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巨大变迁、环境保护、农民的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等诸多社会现实话题,既生动有趣,又深刻感人。 焦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拍摄这部纪录片,他和他的摄制组在杓峪村里呆了整整373天:“村里一共有167户人家,我们去了之后是第168户。”而焦波的摄制组,除了他一个人年龄较大(接近60岁),其它四名主创的平均年龄只有20出头:“所以我们这个片子展现的不仅是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而且是站在年轻人的角度去展现的,我相信也会受到年轻人喜欢。” 最373天时间里,《乡村里的中国》摄制组和当地村民一起吃、一起住,成了一家人拍摄了近1000个小时的素材,最终剪辑出大约两个小时的精华。 曾多次执导央视春晚的金越认为,《乡村里的中国》直观鲜活地呈现了中国农民不同个体的喜怒哀乐、家庭关系和民俗民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影片结构充满张力,故事复杂,线索清晰,画面朴实,剪辑流畅,同期声音录制完美,“是这个时代有记录意义的、不可多得的中国农村生活标本。”
该片讲述王阳明旨在揭示一种正面的生活态度,积极入世、爱憎分明,无论际遇如何,总会对生活报以温情而睿智的微笑。我们确信,讲述王阳明,就是讲述一段辽阔的史诗。他起伏跌宕的人生和他追求极致的思考令人着迷,我们希望站在眼花缭乱的21世纪回溯并竭力贴近他的时代,厘清他博大深厚思想体系的形成。以及他是,如何抵达巅峰成为圣贤的。
张玉锋:《狗日子》纪录片主人公,1932年出生于河北沧州。20岁结婚,因老婆闹分家,半年后离婚,打了一辈子光棍。2003年开始捡废品,收养十几条流浪的猫狗,同时供侄子上大学。年过八旬的他,自食其力,饿了就去卖废品,换来钱买吃的,虽然生活不容易,但他活的很潇洒自由,活的铿锵有力,活出了自己的尊严。每个人的生活都能活出自己的艺术,但他却能传递给我很多正能量。
二后生五十出头,是个唱二人台的江湖艺人。游走在内蒙古河套地区。 二十四年前,他在一个村子卖唱时认识了三女子。三女子有男人,家境苦寒,男人让她跟上二后生卖唱养家。不料日久生情,二后生要带三女子远走高飞。男人知道后叫上自家的两个兄弟,把二后生诓到村里,挖掉了他的双眼。二后生死里逃生,保全性命。后来便把这段经历编成了二人台曲子,曲名叫《挖眼睛》。红及内蒙晋北一代。 纪录片《挖眼睛》记录了二后生的日常生活,追述了那些不堪的往事。呈现了他以死延生的人生境遇。
疫情中的几年,我们不断失去,不断告别,而 2021年诗人胡续冬的离去,是尤为令人心碎的事件,因为过去他常常是那个率先点燃热情、驱散阴霾的人。 他爱具体的人,爱具体的植物和动物。他的学识并没有局限在书斋之中。对他而言,认识一颗蘑菇和认识一个词语同样重要。他的爱具有很大的能量场,所以即使他因为意外离开了这个世界,被他爱过的人,都还被笼罩在这个能量场之下,还在被这个能量场保护,也在其中学习爱。 该片为“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制作的致敬影片。影片致敬胡续冬的重点,并非停留在他作为诗人的文学成就,或者作为北大教授的教学贡献;而是致敬他诚毫无保留的“爱的能力”。 胡子的离开对爱他的人来说,是整个世界动荡的一部分;同时胡子的离开,也在提醒着所有人,面对世界动荡的方法:用具体的方式,爱具体的人和事。
本次的纪录片《人在三和》,不仅跟随打工者的视角,去酒店当临时工, 还采访了来三和围观旅游的留学生,和著名的4块钱“挂逼面”双丰面馆老板。 在五星酒店打工1小时12块,忙到半夜工钱84块,还要付10块钱给黑车老板,而五星酒店年会一桌饭就要一万多。 三和大神出名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来三和围观,买瓶大水,来一碗挂逼面,体验一下三和大神的生活。 双丰面馆老板是个实在人,自始至终为三和大神们提供四块钱的挂逼面,利润虽少,但从他的言语中可以感觉出是凭着良心在做事。
在全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在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流变,深度讨论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这种立足于全球的视角,成就了一个多元的“美食探索纪录片”。
1.天地之间(紫禁城) 2.至大无外(广场) 3.有容乃大(午门) 4.五凤朝天(五凤楼) 5.四面玲珑(角楼) 6.玉带天河(内金水桥) 7.威猛铜狮(太和门狮子) 8.皇帝归宿(太庙) 9.大地色彩(社稷坛) 10.国家仪式(太和殿广 场) 11.检阅天下(三大殿台基) 12.光影时间(日晷) 13.帝王心镜(牌匾) 14.金砖墁地(金砖) 15.座拥天下(宝座) 16.六龙御天(金柱) 17.为君之道(匾联) 18.镇殿神符(符牌) 19.巧夺天工(斗栱) 20.金光灿烂(琉璃瓦) 21.吉祥瑞兽(角兽) 22.中国建筑(木建筑) 23.中间意味(中和殿) 24.皇家殿试(保和殿) 25.最大构件(大石雕) 26.王者中轴(中轴线) 27.龙飞在天(龙) 28.龙宫未故(龙子) 29.门钉纪事(门钉) 30.紫禁天街(天街) 31.御门听政(乾清门) 32.正大光明(乾清宫1) 33.深宫传说(乾清宫2) 34.传国宝玺(交泰殿1) 35.天地交泰(交泰殿2) 36.皇帝大婚(坤宁宫1) 37.萨满祭祀(坤宁宫2) 38.时间机器(奉先殿) 39.清风尚武(箭亭) 40.宫廷绘画(如意馆) 41.秘书班子(内阁大堂) 42.皇家藏书(文渊阁) 43.皇帝学堂(文华殿) 44.以心传心(传心殿) 45.大内出版(武英殿) 46.玄武大帝(钦安殿1) 47.庇佑大明(钦安殿2) 48.皇家选秀(顺贞门) 49.皇宫禁苑(御花园) 50.再见紫禁城(神武门) 51.隐形的历史(隐形的历史) 52.元代记忆(断虹桥) 53.澡身浴德(浴德堂) 54.后宫前朝(养心殿) 55.垂帘听政(东暖阁) 56.勤政亲现(西暖阁) 57.权利中枢(军机处) 58.皇帝书斋(三希堂) 59.皇帝卧室(后寝) 60.水晶之愿(体顺堂) 61.帝师之间(毓庆宫) 62.顺天承乾(东西六宫1) 63.六宫余韵(东西六宫2) 64.后宫豪院(储秀宫) 65.红楼一梦(长春宫) 66.景仰仁德(景仁榜) 67.海棠依旧(永寿宫) 68.甄选后妃(翊坤宫) 69.前世今生(建福宫花园) 70.潜龙飞天(重华宫1) 71.潜邸重华(重华宫2) 72.皇子宫区(南三所) 73.菩提树下(英华殿) 74.月满西楼(慈宁宫) 75.宫墙内外(城墙) 76.道法自然(延庆殿) 77.紫禁寒暑(御寒与祛暑) 78.皇室炊烟(皇室饮食) 79.龙袍袈裟(雨花阁1) 80.宫中坛城(雨花阁2) 81.珍妃之死(珍妃之死) 82.长寿天下(千叟宴) 83.翠玉江山(大禹治水玉山) 84.一诺千钧(文峰石) 85.魏晋风流(禊赏亭) 86.倦勤归正(倦勤斋) 87.手工艺再现(倦勤斋修复1) 88.通景画修复(倦勤斋修复2) 89.画壁九龙(九龙壁) 90.移天缩地(太湖奇石) 91.尘封佛国(梵华楼1) 92.寂静的花(梵华楼2) 93.芸芸众神(城隍庙) 94.内廷恭造(造办处) 95.水火之间(故宫消防) 96.洗心防患(斋宫) 97.奉天承运(玄穹宝殿) 98.戏乐升平(畅音阁) 99.瑰丽庄严(传统建筑工艺) 100.看见看不见(新旧影像对比)
来自尼日利亚的波比,和妻子在义乌附近开了家化妆品工厂,产品主要销往西非。新冠疫情爆发后,人员流失、观念冲突、外贸受阻,让工厂的运转困难重重。为了扭转局面,波比做了种种努力……
导演认识了两位“朋友”。他与他们之间的交往构成了这部片子。开始,他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要制作一部纪录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有目的和他们交“朋友”。“朋友”们奇迹般地允许导演进入他们的生活,他们吸毒也贩毒的生活。 纪录片的制作者和被拍者之间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部影片给出了它的解释。 The director himself (who’s also a journalist) encountered in an interview a small group of people who, despite all odds, willingly invite him into their world of drug use and peddling. That’s how “Using” was born. What exactly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filmmaker and those being portrayed, “Using” has the answer.
2002年,韓培印的兒子勝利考上了西安一所大學,從農村來到城市。為了讓勝利上學,老韓變賣了家裏所有值錢的東西,到西安打工,為兒子解決大學的生活費和來年的學費。做了一輩子農民的老韓堅信知識會改變命運,他樂觀地盼望著,兒子上了大學,將來一定會有出息。 勝利面臨畢業,性格內向的他面對強大的就業壓力,感覺這個城市越來越遠,上過大學的他很可能賺得比父親還要少。 有一個本子被老韓隨身裝了好幾年,裏面記滿了三年來十元、二十元的借款記錄,以及他對兒子勝利的期望:“我兒勝利要在2013前後,也就是父親的60歲前後,咱們全家到北京好好的玩幾天,那時候咱們大家都很有錢……” In China, HAN has sold off all the family’s home valuables and now works in Xi an city to make money for his son to go to college. HAN firmly believes that knowledge has power to change their destiny. “Around 2013 or so, roughly my sixties, Sheng-li will take our family to Beijing for a sightseeing visit. We will have plenty of money by then…” 获奖情况: 2009年 獲得第二屆香港華語紀錄片節最佳短片
《下酒菜》为国内首部酒食文化纪录片,以独特视角聚焦非“主流”菜美食-下酒菜,讲述不同地方极具特色的美酒和风味各异的“下酒菜”,探寻美酒佳肴背后的故事,真实展现有酒有菜快意人生的内涵与江湖风味。
本片为独立纪录片导演蒋能杰留守儿童三部曲的第二部,另外两部分别为《路》和《加一》,蒋能杰致力于用影像关注社会,用镜头呼吁更多人关注留守儿童,重视乡村教育。 (有意观看高清版的,可联系本人微信:1714371600 (QQ) 本片荣获第三届 凤凰视频纪录片大奖 最佳纪录长片奖、法兰克福影展 一等奖。 2009年:首次走进村小,镜头记录临时学校的22个学生(其中17个为 留守儿童),同时关注村小艰难申请重建。 2010年:重建后的村小调来张老师教两个班,代课十几年的张老师老 为转正问题烦心和奔波,跟拍的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生活也面临 着种种问题。 2011年:代课的 张老师因种种不满,已离开村小,跟拍的孩子们面临 的问题愈加严重。 2012年:由于媒体的力量,村小的物质条件有所改变,但好像无力改 善更多。 2013年:留守儿童生活看是没什么变化,其实在悄悄变化着。 2014年:又是一年春节,而跟拍的留守儿童家庭 …… 。 2009: First glance at the village school, in which the lives of 22 students including 17 left-behind children, together with the unsmooth application of the school’s reconstruction, were focused on. 2010: Teacher Zhang, a supply teacher with more than 10 years teaching experience, was assigned to the reconstructed school. While in charge of two classes, he was concerned about, and striving for the obtainment of permanent teaching status. Meanwhile, folks began to doubt on the quality of the school buildings, as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were facing numerous problems in life, study and emotion. 2011: Mr. Zhang left the school out of dissatisfaction. After he left, the problems those left-behind children were confronting with became more serious. 2012: Thanks to the media, the material condition of the village school began to turn around. However, it still had a long way to go. 2013: The situation of those left-behind children seems unchanged, but it turned out to get changed day by day. 2014:As another Spring Festival comes, what is going on in those left-behind families?